金融市场学 |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
当时东南亚各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以出口替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风潮吸引了外资大量流入,存在大量的逆差,造成了“错配”的情况:一是货币错配,二是期限错配。由此导致这些国家的资本结构、外债结构存在巨大风险:大量流入的外资存款在国内被用于房地产、制造业等中长期贷款中,一旦外资流出超过流入,本币的贬值就不可避免。以索罗斯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家此时观察到这一情况,一方面做空股市,一方面大量卖出本币,买进外币,导致货币被做空、货币贬值,汇率暴跌。
做空
做空是指投资者借入某种货币,然后卖出换成另一种货币,期待借入的货币贬值,从而在还款时获利。做空会导致贬值的原因是,做空会增加市场上借入货币的供应量,而供需理论告诉我们,供应量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当市场上有大量的投机者或对冲基金做空某种货币时,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期,导致该货币的需求减少,进一步推动其贬值。
做空会导致贬值的原因是,做空会增加市场上借入货币的供应量,而供需理论告诉我们,供应量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当市场上有大量的投机者或对冲基金做空某种货币时,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期,导致该货币的需求减少,进一步推动其贬值。
例如,如果您认为日元会对美元贬值,您可以先用日元换成美元,等到日元真的贬值后,再用美元换回更多的日元。这样您就做空了日元,并从中获利。
梳理整个金融危机的逻辑,大致如下:
- 日本经济泡沫导致亚洲经济泡沫
- 70年代后期,日本的制造业“飞雁模式”引导亚洲各国形成以出口导向模式
- 1985,《广场协定》奠定汇率灵活性的基调,日元对美元、欧洲货币开始走强,过高估值产生泡沫,由此增加在美国股市的投资也成为美国1987股灾的一部分原因
- 90年代早期
- 韩国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积极参与日元的利差交易,埋下三个隐患:
- 久期失调,借短期款进行长期投资
- 外汇失调,用外币借款,用本币贷款
- 委托代理问题,存在固有利益冲突
- 泰国在日本帮助下大力发展轻工业,吸引大量外资流入
- 韩国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积极参与日元的利差交易,埋下三个隐患:
- 1991泡沫开始破灭导致通货紧缩,产生三种政策反应
-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
- 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 日本银行贷款和大量日元外流
- 1995开始,日本低利率政策与美联邦高利率之间的巨大差额导致资本向外国流动,大量投资者从中套利,导致这些新兴市场存在“双重错配”
- 期限错配,短期借入,长期借出
- 货币错配,贷外汇(美元或日元),投资本币
- 1996,泰国外债急剧飙升,过多的短期债务超过外汇储备,大量剩余流动资金进入股票、房地产市场,股价急剧飙升,加剧泡沫形成。
- 放弃对美元稳定汇率政策加剧贬值,资金大量外流
- 1997日本经济衰退,银行低迷,资本充足率不足,为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开始大量收回海外贷款,制造了东南亚急剧信用紧缩,成为东南亚经济危机导火索
- 韩国面对通货膨胀,收紧货币政策,但是由于外资银行大量削减贷款,只得进行国内融资,短期贷款利率飙升,资本流出增加,韩元大幅贬值
- 泰国请求IMF援助,但仍无法弥补空缺,资金继续外流,使泰国遭受两年的紧缩
- 马来西亚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资本大量流出,央行迅速卖出外汇储备导致货币贬值,力不从心进而放任自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