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课程及意义

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机构,长期以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20 世纪以来,其发展轨迹却是起起落落从大萧条时期银行业哀鸿遍野,到管制与保护下度过的幸福时光,再到放松管制后众多金融生力军夹逼下的危机四伏,最后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科技化背景下银行业穷则思变重新焕发活力,与其他中介共生共存,甚至在危机中起到支柱作用。美国学者享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 14 个略要点,把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硬货和国际资本市场分别摆在第一、二、五位。虽然这只是一种排法,也不一定表明其他行业的重要性就弱,但金融与银行业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近期的两次危机首先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银行首列其中,如英国北岩银行。而美国由房贷专营机构房利美、房地美、次级债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首先触发。后期对投资银行的输血拯救,由政府经由商业银行实施。摩根大通银行担当重任,重现 20 世纪初的祖先一样。部分幸存下来的投资银行,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为什么商业银行在危机中能够存续,基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业务是不可停顿的基础业务。无论网络、现代金融工具如何发展,结算、存贷与服务都是难以取代的。

课程结构:
1导论:11课程的意义 12 商业银行制度 13 商业银行理论 14 基础知识
2商业银行业务:21 资产业务 22 负债业务 23 其他业务
3 商业银行管理: 31 资本管理 3.2 资产负债与风险管理 33 并购管理 34 财务分与长期计划
4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营环境: 41经营环境变化 4.2商业银行发展

教材

  • 商业银行经管学,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商业银行管理学,郑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业银行管理 (第 5版),彼得 S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商业银行制度

1.2.1金融制度

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各类单位的收入、支出导致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进一步构成了资金的供应方与需求方。

金融制度的职能: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证券的作用与金融中介的作用;资金的流动。间接金融对各类单位资金需求者的重要作用。

现代金融制度的发展趋势:
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分工面临挑战:计算机与通讯降低了金融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成本,新投资工具与信贷工具迅速增长,商业银行等传统领域与分工受到挑战,分工界限模糊,相互进入各自领域。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商品价格大幅度波动,使金融服务的未来收益与成本的不确定性上升,产品设计、运作与管理方面正在产生深刻变革。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 证券交易所与场外交易;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 外汇交易

中介机构种类

  • 吸收存款型机构:通称为银行,还有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协会等。
  • 契约储蓄型机构:通过长期契约方式获得资金,并投向资本市场;各种保险公司、养老基金
  • 投资型机构:金融公司和共同基金两大类。金融公司通过出售短期商业票据和发行长期证券(债券与股票)取得资金,并向个人和小企业提供贷款。

基本工具

  • 非市场金融工具:
    储蓄存款,存单,货币市场账户,政府储蓄公债
  • 货币市场工具: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欧洲美元,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
  • 资本市场工具:
    固定收入类,长期国债,地方债,公司债,股票
  • 衍生工具:
    公司创造的,认购权,可转换证券;投资者创造的,认购权,卖出期权,期货合约。
  • 间接工具:
    开放型基金,封闭型基金。

1.22商业银行制度

银行的产生英文
BANK源于意大利 BANCA或者BANCO,原指交易所用的长凳和桌子,移植后指存放钱财的柜子。由此可见,银行泛指从事货币存、贷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
鸦片战争后,西方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成为 BANK 的中译名。11 世纪就有银行一词,即从事银器铸造和交易的行业,其他如布行、车行等,金陵即南京就有银行街,银铺集中的地方。根据长期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这一情况,将当时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外国金融机构 BANK 叫做银行。日本后来也移植了这一词,使之成为日语汉字历史上看,银行源于意大利,1272 年佛罗伦萨就出了一个巴尔迪银行,后逐渐增加。这些银行为富有家庭经商方便设立。
近代意义的银行则是 1587 年的威尼斯银行。中世纪威尼斯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各国商人云集。国货币兑换成当地货币,货币兑换商出现;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保管,后发展成支付和汇兑。随后,货币集中和稳定的货币余额出现,高利贷产生:利息收入刺激了主动损取货币保管业务,降低保管费、不收费、给客户好处,发展成有利息的有款业务;全额准备应付客户提款的做法,变成部分准备金制度,余款用于贷款取息;货币兑换商变成集存贷、汇兑、支付、结算于一身的早期银行。17 世纪威尼斯银行这种金融机构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英国则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1653 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建立,工商业有较大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融通部门与之相适应。金匠业在为统治者提供融资服务、经营债券、办理贴现基础上,又以自已信誉为担保,开出代替金条的信用票据,得到广泛接受,具有流动价值。现代意义的银行便产生了。1694 年,为与高利贷作斗争,维护新生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规定其向企业发放低利率 5-6%。这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名称来自于办理基于商品生产、交易行为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从事此类业务的银行称为商业银行。产生于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转变而来。当利息率过高影响资本利润时,贷款需求锐减、部分高利俄者洗择降低利密,为工商业提供流动性贷款转变为商业银行。第二条途径,以股份制原则组建,大多数商业银行按此方式建立,资本雄厚,动摇了高利贷银行的地位,并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国。英国称为存款银行、清算银行,美国称为国民银行、州银行,日本称为城市银行、地方银行。
商业银行发展循着两种传统,一是英国式短期资金融通模式,二是德国综合银行传统。至今,英美国家银行款都以短期商业性贷款为主,这一传统在英国建立,其股份制与资本市场发达,企业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募集,而向银行要求的贷款主要用于商品流转。同时,银行资金来源市场主要是流动性大的活期存款,其信用创造能力有限,也不愿意提供长期贷款。其特点是,清偿能力强、安全性好,但业务发展受限制。德国模式中,商业银行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直接投资企业股票、债券,包销企业证券,参与企业决策与发展,并向从事并购和财务咨询的投资银行提

银行业的监管: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之前,美国几乎不存在对私人银行的制度化管理,信用创造的滥用也是导致 30 年代大危机的契机。对银行实施监管建立在四大理念之上:

  • 一,促成银行产业与金融工具的完全与完善,维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障银行存户的权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
  • 二,通过对银行的管理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达到货币制度稳定的目标。
  • 三,对银行管理是为了创造有效运行及竞争性的金融体系,
  • 四,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避免公众成为银行权力滥用的受害者。

由于历史因素和复杂的政治与权力制衡,美国形成错综与多元的银行管理体制,不但不同类的存款机构受不同机构管理,同一种金融机构也会受不同政府部门的管理。货币审计署依据 1865国民银行法代表联邦当局审批和签发国民银行营业许可证,并对其实施管理,而州政府则审批州银行营业申请并对其管理。联邦储备银行据 1913 年联邦储备法对国民银行进行监管理,保证支付系统完善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贯彻。非国民银行可自愿成为联邦储备系统成员,在达到相应标准后并购买银行保险基金的保险。货币审计署、联邦储备当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的管理目的远非一致,其管理方式与行为亦极少协调,会产生冲突和相互竞争的现象。德国模式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起步晚,资本市场落后,企业对银行需求的业务类型多,银行最终承担了多种服务。也因此,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最早产生于德国。其模式的特点是,业务活动全方位,但经管风险高,对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

功能、结构与类型商业银行的功能:

  • A)信用中介。充当资金余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将闲散资金转化为资本,使之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最终实现资金充分融通。
  • B)支付中介。利用活期账户办理货币结算、收付,总换和转移存款,成为出纳中小和支付中心,此过程有两个作用:使商业银行拥有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的投入。
  • C)金融服务。因其特殊地位可获取大量信息,运用计算机等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商业银行是最先大规模使用计算机并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部门。
  • D)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功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 1)原始存款(primarv deposit) 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现金和中央银行支票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中央银行能够接控制的部分存款。商业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按法定存款准备率标准上缴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款和投资,创造派生存款。
  • 2)派生存款derived deposit) 是商业银行系统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业务形成的存款。其实质是商银行以非现金形式增加社会的货币流通量。只有原始存款才能充当存款准备金,原始存款的增加是先存后贷;派生存款的增加是先贷后存;原始存款的增加不会增加银行收益,派生存款的增加会增加银行收益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有3个系统组成:

  • 决策机构、
  • 执行机构、
  • 监督机构。

典型的股份制银行为例,其架构如下:

  • 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 决策机构: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
  • 执行机构:总经理 (行长)-业务职能部门
  • 监督机构:稽核部 (内部)、股东、董事 (外部)

银行体系的种类

  • 按所有权:私人银行、股份银行、国有银行
  • 按地域: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性银行按业务对象: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
  • 按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按业务范围:全能银行、职能银行

美国银行制度
二重性银行制度:美国商业银行制度包括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前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资产占60%;而州银行制度(18 世纪 80 年代)却早于联邦银行制度1863 年国民银行法),显示州政府在管理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联邦与州银行的二重性银行制度反映了美政治结构中的制衡与分权特征。1913 年建立联邦储备体系,将全美划分为 12个储备区。1980 年《分权与货币管理法案》消除了州银行可以不入储备体系,不缴纳存款准备金的现象,因此 1980 年法案相当程度削弱了二重银行制度。

30 年代危机对银行产生的影响:20 年代商业银行热衷于证券投资,将大量资金投入股票市场。1929 年股市崩溃导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到 1933 年6 月底商业银行总数由 24970 家降至 1208 家,银行存款则下降了 35%。1933 年(格拉斯-斯尔格法案)与 1935 年通过两个法案,分别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完善储备体系加强货币管理权力、制定利率的权力(Regulation Q 于 1986 年取消?高率期在 85 年前后)30 年代银行改革法案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的自由银行制度的终结。

独家银行、总分行、银行控股公司与边缘法案银行公司:早期的制度限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国民银行也在其列,各州地方也倾向于封闭本地信贷资源,保护银行业务。这一作法在二战后逐步放松,94 年立法取消管制。拥有银行 25%及以股权的公司称为银行控股公司,有单一银行控制公司,也有多元银行控股公司。7080 年代银行控股公司大规模发展,目前已拥有 80%以上的存贷款规模,成为美国银行业重要的组织形式

1.3商业银行理论

1.3.1金融中介

1.3.2银行管理目标与原则

  • 管理目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 安全性目标:商业银行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发展的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国家风险等。
  • 流动性目标: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资产变现时,资产流动性取决于:变现成本和变现速度。一级准备,二级准备,主动负债。
  • 盈利性目标:最终目标,银行盈利为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之差。

管理原则: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

1.4基础知识

1.4.1利息与利率

(利息计算,利率期限结构,利率风险结构)

1.4.2债券

(收价格)

1.4.3投资收

(货币市场收益,债券收益)

2 商业银行业务

2.1 资产业务

2.1.1银行资产

  • 银行资本
    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流入的资金。它由内源资本与外源资本共同构成;除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一定的债务资本,后者也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

  • 银行资产:构成与特点

    • 资产种类:现金资产,贷款,投资,拆借与回购,其他资产
    • 银行资产与工商企业的不同

2.1.2 现金资产与业务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作用

构成:

  • 1)库存现金。
  • 2)存放在央行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 3)存放同业款项。
  • 4)在资金:托收中的现金:向其它付款银行收取的支票款项。

资金头寸
头寸的概念

  • 时点头寸,银行在某一时点上可用资金
  • 时期头寸,银行在某一时期的可用资金
  • 基础头寸,不仅是随时可运用的资金,而且还是银行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
  • 可用头寸,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等)。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存放同业存款(可用头寸=支付准备金+可贷头寸)
  • 可贷头寸,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是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基础

资金头寸的预测与调度

资金来源(增加头寸) 资金运用(减少头寸)
贷款利息和本金 新发放的贷款
变现债券和到期债券 购买债券
存款增加 存款减少
其它负债增加 其它负债减少
发行新股 收购股份

存款、贷款变化趋势图,略

2.1.2 现金资产与业务

现金资产的日常管理
管理原则图,略

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
影响因素:周转时间和支出水平的确定
运用存货管理的经济批量法来计算银行现金调拨临界点和最佳送钞量。

库存款准备金管理
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西方计算方法
滞后准备金计算法图、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图,略

我国准备金计算方法
按旬计算,前两种方法合计。
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入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法定比率,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

超额准备金
影响因素:存款、贷款的变动和其它因素。
调节:流动性的调节。属微利资产

同业存款的管理
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对同业存款的余额进行投资所获取的收益

2.1.3 贷款业务

贷款种类

  • 按贷款期限分类: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
  • 按贷款保障条件分类: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 担保贷款又分为三类,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
    • 抵押管理重点:抵押物的选择原则;抵押物的估价;确定抵押率;抵押物的产权设定与登记;抵押物的占有、保管;抵押物处分。
  • 按贷款规模分类:批发贷款,零售贷款。
  • 按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分类:五级分类办法;“一逾两呆”分类办法
  • 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次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 按利率决定方式分: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
  • 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 按贷款对象的部门分类: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消费贷款的信用卡贷款

贷款程序
贷款申请;贷前检查(借款者信用分析);贷时审查(贷款协议是否结构合理,完善对抵押品的索偿权); 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或处理问题贷款

贷款价格的构成
贷款利率;承诺费(贷款承诺、信贷限额);补偿余额(为按实际贷款余额计算加上按已承诺而未使用的限额计算的补偿余额);隐含价格(附加条款,非货币性内容)

贷款定价因素
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费用,借款人的信用及其与银行的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供求状况

贷款定价方法

  • 1)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目标收益率是指银行资本从每笔贷款中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
    税前资本收益率=(贷款收益贷款费用)/应摊产权资本税前资本收益率=(贷款收益贷款费用)/应摊产权资本
    目标利润=资本的目标收益率X贷款额资本/总资产目标利润=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X 贷款额 资本/总资产
    应摊产权资本=资本/总资产贷款额应摊产权资本=资本/总资产 * 贷款额
  • 2)基础利率定价法(加上一定数额)
    贷款利率=基础利率+加点(价)贷款利率=基础利率+加点(价)
    加价即针对特定客户的贷款的风险溢价 (违约风险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例题:P128
  • 3)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乘数定价法
  • 4)成本加成定价法
    又称宏观差额定价法,借入资金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差。
    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
    贷款利率15%=资金成本10%非资金性经营成本2%+补偿违约风险成本2%+预期利润水平1%贷款利率15\%=资金成本10\%非资金性经营成本2\%+补偿违约风险成本2\%+预期利润水平1\%
  • 5)保留补偿余额定价法
    在确定目标利润的基础上,贷款人在银行保留的补偿余额作为贷款价格的一部分
    费用+目标利润收入费用+目标利润收入
    例:假设某企业向银行申请一份期限为 1年限额为 700 万元的环使用贷款,申请者和银行无其它往来关系,银行预计在贷款期限内,该客户的实际平均贷款额将是所申请的贷款限额的 75%,帐户存款服务成本为68000 元,贷款的管理费和风险费为实际贷款额的 1.3%,贷款的 7%由银行资本金支持,其余的 93%则由银行负债来支持。加权边际资金成本为 10%,银行资太的税前目标收益率为 18%。客户贷款有两种洗择: 方案用要求借软者按可投资金额存入贷款限额的 4%和实际贷软额的4%测的补偿存款的投资收益率为 6%,贷款承诺费为贷款限额的 0.125%:方案乙:借款者不需在银行存款,但贷款承诺费增加1倍考察在不同方案下贷款利率的确定

主要贷款业务

  • 信用贷款
  • 保证贷款要点
  • 票据贴现的概念与特点
  • 消费者贷款的类型

风险管理:客户信用分析

五C原则: 品德 (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环境条件(Condition).

信用分析技术

  • 财务报表分析
  • 财务比率分析

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 不良贷款产生的表象;
  • 督促企业整改;
  • 签订处理协议;
  • 落实债权债务防止逃废债务;
  • 依靠法律收回本息;
  • 冲销呆帐

贷款的岗位设置、责任制度
贷款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检查岗,稽核监督岗。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的责任体系,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信贷离任审计。
A 公司财务报表的历史分析,财务报表等,略

公司报表分析
资产项目
负债及资本项目
损益分析(反映动态)。
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考查资产变动和流动性变化)。
资金来源(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时,需改善)。
财务比率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有盈利但现金不足的现象)。

2.1.4 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功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是指在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为增强资产的收益性和保持相应的流动性而把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的行为。

  • 功能之一:获取收益(及合理避税)。
  • 之二:保持流动性。
  • 之三: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工具
包括: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工具,创新工具(结构化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剥离证券 stripped security).

银行证券投资组合的基本结构
不同银行的证券投资组合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的地方。
短期投资占据主流地位,随时准备出售证券占 86%; 投资对象以债券居多,股票很少(仅占 3.56%);小银行投资风险小的政府债券,大银行在外国证券和股权等风险较大的证券上投资远超小银行。

收益率、息票收益率、复利表达的收益率。

银行资产投资策略
流动性准备一般性方法;
梯形期限策略;
杠铃结构方法;
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图略
其他投资期限管理工具: 收益率曲线;久期;凸度;免疫性

久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证券投资者收到证券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所需的平均有效期限: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权数,计算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到期日的加权平均时间。最早是由 Macaulay 在 1938年提出的,因此这个概念也经常被称为 Macaulay 久期。
久期又可表示为,图略
其中,分子为债券市场价值的百分比变化,分母为市场利率的相对变化,D 为久期,负号表明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呈反比关系

持续期缺口(资产负债率);净值持续期。
免疫性。市场利率变化给银行证券投资带来两种风险:证券价格风险,再投资风险
上述两种风险呈现出反向变动的规律。如果能够使证券投资组合的价格风险恰好抵消再投资风险,则证券组合的价值就可以不受利率变动影响。只要证券组合的久期恰好等于其计划持有的证券组合的期限,证券组合就可以避免利率风险,从而获得利率"免疫性”。

其中 H 为银行计划持有证券组合的期限;WD 为证券组合的加权平均久期:Wi为第种证券在证券组合中的权重;Di为第i种证券的久期。市场利率出现急剧波动或变化莫测的金融环境下,银行倾向于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2.2 负债业务

2.2.1负债的作用与构成

银行负债的作用
负债的构成存款(70%,主要的资金来源); 借入负债;其他负债图略

2.2.2存款业务

图略
存款类型

  • 活期存款。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创新存款产品。

存款的管理
积极经营,努力提高存款稳定性。根据存款的波动程度划分:易变性存款,准变性存款,稳定性存款
存款稳定率=存款最低余额 /存款平均余额 x100%

在统计上,我国传统按存款人的经济性质分类

存款成本
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1) +2);资金成本率 P75;可用资金成本,等

存款的营销和定价

存款的规模

2.2.3 短期借款

非存款负债包括: 发行长期债券;从货币市场借入资金(即短期借款,有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3转帖现及证券回购协议,4大面额存单,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P83

短期借款的意义

  • 提供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
  • 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
  •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 扩大银行经营规模;
  • 加强外部联系与合作.

短期借款类型

  • 1) 同业拆借。
  • 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 3)转贴现。
  • 4)购协议。
  • 5)大面额存单。
  • 6)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
时机选择(资产期限长、利率低时增加短期借款)、规模控制(借入资金比吸收存款代价高)、结构的确定(选择低息的市场和时机)。

短期借款管理重点。分散借款的到期时间,减少流动性过于集中;通过多头拆借的办法分散借款对象和金额,以形成可长
期占用的借款余额。

2.2.4 长期借款

发行金融债券的意义

金融债券的特点

金融债券种类

  • 资本性金融债。一般性金融债券。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累进利率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附息债和一次?堡性番梆还本付息债券。
  • 国际金融债券。外国金融债券,欧洲金融债券,平行金融债券(在数个国家同时发行,条件基本相同).

金融债券的发行
申报;发行机构和信用评级;发行数额和运用范围;发行价格和发行费用;发行过程的管理。

2.3 其他业务

2.3.1国际业务

组织形式

  • 代表处
  • 代理行
  • 国际业务部(及银行俱乐部、欧洲银团)
  • 分行
  • 子公司或附属机构
  • 合资联营银行

国际业务种类
国际结算
指银行办理国际间货币资金的收支调拨以结算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的活动

国际结算划分

国际贸易融资。

  • 1)出口押汇
    银行向进出口商融资的方法,是特殊的短期贷款,安全性较高。其要素包括:押汇额度、押汇天数及押汇利率等组成
    出口押汇:又称买单或议付。
    出口商-托收行一代收行–进口商
    进口押汇。
  • 2)打包放款
    出口地银行在出口商备货过程中因出口商头寸不足而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需以正本信用证作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80%,期限不超过信用证有效期或延伸为出口押汇到期日。
  • 3) 票据承兑(银行承兑)
    承兑银行承担了到期付款的责任,有义务在规定时期支付规定金额
  • 4)购买应收账款
    发放以应收账款为担保的贷款或购买客户的账款。
    购买银行: 客账经纪商,接受了应收帐款的信用风险和收款风险,购买程序严格。客账代理经营协议,佣金与利息率
  • 5)出口信贷
    政府支持、鼓励本国商品出口,由出口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出口提供较低利率优惠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按贷款对象分为:
    • 卖方信贷。出口地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信贷,以便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优惠的付款条件。
    • 买方信贷。出口地银行向进口地银行或进口商提供的出口信贷。
  • 6)福费廷
    又称票据包买,是一种中长期融资方式。在延期付款的大额国际贸易中,出口商把由进口商承兑并由进口地银行担保的、期限在半年以上、5-10 年的远期汇票,以贴现方式无追索权的售给出口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提前取得现款的目的金额巨大、付款周期长;属无追索权(对出口商)的汇票转让,包买行关注进口商和担保行的信用,要求背书或出具保函费用高,包括贴现利息、承担费和罚款。
  • 7)银团贷款
    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作为贷款人,共同向某一借款人提供的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
    银团成员:牵头行(拟定贷款协议)、经理行(召集各参加行)、参与行(认购一定比例的贷款金额)、代理行(充当贷款管理人)。

外汇买卖
银行参与外汇买卖的业务基础:贸易结算,到国外投资,外汇保值,外币存款,外汇筹资,金融投机。银行参与外汇买卖的原因有,规避汇率风险、调节货币结构、调剂外汇头寸。

汇率标价,用直接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币数额)和间接标价法(一单位本币折算的外币数额)

汇率种类:单档汇率和双档汇率;现钞汇率和现汇汇率;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升水、贴水和平价)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

离岸金融业务
是指在一国境内发生的外国机构(个人)之间以外币进行的交易,它特指非居民间的融资活动,即外国贷款者、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间的业务。
深度、幅度大,币种多;不受所在地金融当局政策、法令限制。
离岸金融业务的种类:内外混合型(伦敦离岸金融市场,香港离岸市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纽约离岸市场(IBF),新加坡离岸市场,东京离岸市场); 避税港型(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市场,中东地区市场)。

2.3.2 表外业务

广义表外业务 OBS
狭义表外业务,图略

以收入来源为分类标准:(美国)

  • 1)信托业务收入:是信托部门产生的交易和服务收入。
  • 2)投资银行和交易收入:是证券承销、从事金融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如期货、外汇、利率、证券、指数交易。
  • 3)存款账户服务费:是账户维护费、最低金额罚款、无效支票罚款等。
  • 4)手续费收入: 包括信用卡收费、贷款证券化、抵押贷款再融资服务收费、共同基金和年金的销售、自动提款机提款收费等
  • 5)其他非手续费收入:包括数据处理服务费、各种资产出售收益等。

以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为分类标准:(中国)

  • 1)支付结算类业务:包括结算、押汇等
  • 2)银行卡业务:即卡转账、卡消费等。
  • 3)代理类业务:含代理中央银行、代理政策性银行、代理商业银行、代收代付、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财政、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 4)担保类业务:即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业务等。
  • 5)承诺类业务:是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等。
  • 6)交易类业务:含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期权等。
  • 7)基金管业务
  • 8)咨询顾问类业务:即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现金管理业务等
  • 9)其他业务:即保管箱业务等其他业务。

80年代的迅速发展与原因

  • 适应金融环境:始于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 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应对竞争压力
  • 拓宽融资渠道:表外融资
  • 转移和分散风险
  • 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要
  • 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
  • 科技进步
    • 表外业务工具一:担保
      备用信用证 (Standby Credit Letter,简称 SCL)。
      商业信用证。
    • 表外业务工具二:票据发行便利
      NIFs(Note-lssuance Facilities)
      票据发行便利的种类。
    • 表外业务工具三:远期利率协议
      FRA (Forward Rate Agreement)
      产生原因例题及图,略
    • 表外业务工具四:互换业务SWAP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
      产生的原因
      互换的特点
      互换的定价:
      利率互换的定价等于国库券的收益率加利差。国库券的收益率组成利率互换定价的基本部分,而利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互换市场的供需状况和竞争的程度。
      资信利差差异OSD,原理及图,略
    • 其他表外业务
      期货与期权;贷款承诺,贷款承诺。
    • 表外业务管理
      特点。
      • 建立有关表外业务的管理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
      • 改进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 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

2.3.3 结算与代理

支付结算

  • 支付结算工具。汇票,支票,本票(票据凭证同时也是一种有价证券)。
  • 支付结算方式。
  • 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

代理业务

  • 商业银行接受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代表委托人办理经双方事先协议的经济事务的业务
  • 代理收付款业务。代发工资。
  • 代理融通和代理行业务